团队教师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科研助理    |     硕博招生    |     本科成员    |     推荐书目

Job1: Faculty

One (Only!)

Job Summary

The fellow will pursu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fferent mental stage, especially related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nd sleep disorde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scientific writing neurosciences, grants application and big data base will enable the fellow to seek for high-level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quired Qualifications

Ph.D in psychology, mathematics, statistics, neuroscience and experience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ques.

Preferred Qualifications

Strong interest in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leep disorders or memory.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and in a team.

团队教师招聘

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层次团队成员1名,欢迎有志于从事睡眠神经影像的博士、博士后或已有教职人员来我中心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一)招聘方向
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工程学、睡眠医学方向。
(二)申请资格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品学兼优、身心健康、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均可申请。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 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或正式录用论文(英文)2篇以上。
(三)相关要求
1、在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睡眠医学从事过多年研究,熟练掌握 ERP、fMRI 等研究方法及技术,熟悉相关数据处理方法。
2、能够独立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工作。
3、能够熟练写作英语研究报告,能够熟练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经过2-3年的努力,能在国内所在领域产生显著学术影响的优秀人才将予以优先考虑。
(四)工资待遇
年薪25万,科研经费5万元/年,有突出成果可当面协商年薪
(五)应聘方式
申请者须通过下列信箱提交详细的个人简历、已发表的全部论文电子版、获奖证书等能说明自己业绩的全部材料。根据报名者基本情况进行面试。
联系人:雷老师
信箱:xlei@swu.edu.cn


科研助理招聘

本中心长期招聘科研助理,实习期限3个月到一年,长期招聘,每月初加入。
(一)适合人群
1、本校的本科生或硕士生,有整块空闲时间,而且想学一些心理学实验技术的;
2、已经毕业等待读研或读博机会的GAP期毕业生;

(二)实习内容
1、主要工作内容是脑电和磁共振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2、每周3天在脑成像中心值班;

(三)相关要求
1、本科生或硕士生(本科生限西南大学本校)
2、能满足每周有3天的坐班需要,时间可灵活设置。

(四)实习待遇
1、每月不少于600元的实习酬劳,GAP期全工作日参与的最高可到1500元;
2、关于多导睡眠仪、脑电和磁共振使用的相关技能;
3、优先获得实验室硕、博深造机会;
4、由脑成像中心提供的实习证明;
5、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将获得由雷旭教授提供的推荐信一份。
(注:实习证明和推荐信需达到一定工作量,具体见科研助理QQ群)

(五)应聘方式
1. 申请人向实验室负责人联系,向实验室负责人提交个人的简单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学院,年级和联系方式。
2. 负责人对条件合适的安排面试;
3. 面试合格后进入科研助理QQ群(群号:485440521),由实验室成员安排具体工作内容;

实验室负责人:雷老师
信箱:xlei@swu.edu.cn


硕/博士招生信息

      本中心长期招收心理学研究生,每年招收名额硕士8-10名(学硕6名,专硕2名)、博士2-4名。中心具有优越的实验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本中心研究生可掌握到最新的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技术,享受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技术培训等待遇。

招生常见问题解答:


1. 我想报考睡眠中心博士研究生,请问有哪些途径?
答: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有以下三种途径报考:
(1)申请考核制。应届、往届硕士均可申请(40岁前),一般在每年12月酝酿,3月初启动招生流程。申请考核都不再需要笔试,采用材料审核加面试的方式进行。往年的要求作为参考:a.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SSCI/SCI外文期刊发表1篇论文;b.六级达标(有效期5年);c.对睡眠或神经成像方向有研究兴趣。请有意向的同学尽早联系,可提前进组体验尝试。
(2)硕博连读。二、三年级在读硕士均可申请。往年的要求作为参考:a.本校二、三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b.总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0%;c.外语六级考试不低于425分或其他类似标准;d.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e.对睡眠或神经成像方向有研究兴趣。
(3)海外联合培养,为西南大学和弗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联合培养的学生将注册为Flinders大学学生,在外方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在外方大学导师指导下完成,授予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博士学位。往年情况参考往年招生简章
(4)招生指标。申请考核制和硕博连读,共1-2个指标;海外联合培养1-2个指标。共2-4个指标。

2. 我想报考睡眠中心硕士研究生,请问有哪些途径?
答: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三年,分学硕和专硕两种。都有以下两种途径:
(1)常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学硕按大类“心理学”招生,专硕按“应用心理”招生。上线后参加心理学部组织的复试,包括面试和笔试。合格后录取为学术或专业硕士,详见研究生培养方案
(2)获得推免资格的应届毕业生(特别欢迎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跨学科保送生,如生物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数学、物理学等),参加心理学部组织的复试。合格后录取为学术硕士或专业。

3. 可否来你中心进行短期的访问和学习?
答:欢迎有志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同学来我中心访问和学习,我们在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夏令营,供大三的同学提前了解实验室。另外,对实验室的短期访问也是全年开放的,但访问前需获得中心老师同意。之后可参加中心每周的组会或进入实验室参与睡眠心理学实验。

4.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夏令营”?
答:这个夏令营是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统一组织的,叫做“心理学与脑科学学术夏令营”(参考往期的夏令营通知)。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年学子对西南大学在心理学与脑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的了解,选拔优秀大学生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夏令营一般优先 考虑能获得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的本科生,或成绩优异(综合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20%),或科研能力出众(如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生。
        夏令营期间,将举办认知神经科学、睡眠研究等主题报告、实验室参观、导师个别指导、科研潜力评估考核等多项活动,特别是将安排营员进入感兴趣的导师课题组,与导师和学长深入交流与科研合作。
        夏令营主要招收当年为大三的心理学、脑科学及理工科背景的优秀本科生。夏令营通知的发出时间一般在5月,请关注心理学部网站尽早申请。

5. 报考你中心有哪些要求,没有任何睡眠、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基础是否可以?
答:我中心的大多数实验都涉及多导睡眠图、脑电、功能磁共振的一种技术或几种,但并不要求报考学生需要有这方面的基础。一方面、我们有规范的入学培训(如每年夏天开展的全国脑影像暑期工作坊);另一方面、我们具有雄厚的方法技术师资力量。事实证明,通过研究生学习每位同学都可以完全掌握最新的数据分析技术。

6. 你中心对编程和实验设备操作要求较高?
答:在入学时没有要求,但就读后若想胜任我们开展的研究,需掌握matlab编程和1项实验设备操作技术。若本科阶段学有余力,可找一本matlab入门教程进行提前学习。


完成以下问卷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加入我中心?

1. 对认知神经科学-- --感兴趣
2. --喜欢进行实验研究
3. -- 编程经验
4. 目前专业是--
5.你是--
  你的得分为:


本科学业导师申请

      本中心欢迎含宏学院、增杰班及心理学部各专业的本科生选择入组,一般每年每位导师招收两名本科生。中心具有优越的实验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系统参加每周的组会学习。

常见问题解答:


1. 组会我需要每期参加吗?
答:自愿参加,通常每周有一次大组会,主要内容是研究生进行前沿学术报告;一次小组会,主要内容是研究生的工作报告。欢迎旁听,不做强制要求。要求学期初和学期末,要有一次面谈;另外每学期参加实验室活动(包括组会,实验等)不少于6次。

2. 入组有什么要求?能否谈谈目前实验室入组的成员构成?
答:心理学部各专业均可选择入组,实验室根据学生需要,可安排实验室机位。截止到2021年3月,共有22名同学选择我团队教师为学业导师,其中含宏学院学生5名,增杰班学生12名,一半以上学生来自心理学基础专业。

3. 毕业论文有什么要求?
答:一般来说选择学业导师后,毕业论文将由该导师负责指导。目前实验室毕业论文的主要包括睡眠和记忆,睡眠和情绪,睡觉健康和睡眠障碍等方向。


推荐书目


睡眠与社会情绪功能方向
Ben Simon E, Walker MP (2018) Sleep loss causes social withdrawal and loneliness. Nat Commun 9:3146.download PDF file
Ben Simon E, Vallat R, Barnes CM, Walker MP (2020) Sleep Loss and the Socio-Emotional Brain. Trends Cogn Sci 24:435-450.download PDF file

睡眠与基本情绪处理方向
Goldstein AN, Walker MP (2014): The role of sleep in emotional brain function. Annu Rev Clin Psychol 10:679-708.download PDF file
Krause, A.J., Simon, E.B. et al. (2017): The sleep-deprived human brain. Nat Rev Neurosci.download PDF file

睡眠障碍方向
Khazaie H, Veronese M, et al. (2017)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nd Insomn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sting-State fMRI.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download PDF file
Wenrui Zhao, Eus J.W. Van Someren, Chenyu Li, Xinyuan Chen, Wenjun Gui, Yu Tian, Yunrui Liu, Xu Lei. EEG spectral analysis in insomnia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Medicine Reviews.In Press. DOI: 10.1016/j.smrv.2021.101457.
秦海霞, 赵文瑞, 喻婧, 雷旭. 失眠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网络内与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异常.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