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眠症

  此症在成年人中接近30%。失眠是一种睡眠不充足或睡眠质量低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下列睡眠困扰之一或多种: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早醒;虽然睡着了,但醒后缺乏精力充沛感。常见的类型包括:适应性失眠,指持续多晚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最长不超过4周。这一类型的失眠通常是由于兴奋或应激引起。例如,学生在开学、考试或运动会前。当应激源消除或适应后,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睡眠。慢性失眠,超过6个月以上的失眠为慢性失眠症。常见的原因如:
1)心理因素:有失眠倾向、持续的应激和心身获得性失眠;
2)生活方式,刺激物、酒精、工作时间的改变、运动过少或过度;
3)环境因素,如噪音和光亮;
4)躯体/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呼吸障碍、周期性四肢抽动和胃食管返流综合征(胸口灼烧感)。少部分失眠症患者可能系主观性失眠,指对于睡眠状态感知不良,虽然患者主诉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但并未发现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欧美国家的医疗实践证实认知行为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其主要内容包括:矫正错误睡眠观点;分析处理影响失眠的因素;使用睡眠日志评估失眠和构建治疗方法。
3)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

(2)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4%。成人出现下述症状时需考虑该疾病:睡眠中呼吸阻塞、夜间憋醒、白天嗜睡和早晨难以醒来;过大的鼾声;鼾声暂停,然后长吸气;工作或驾驶时睡着;注意难集中、健忘和焦虑;晨起头疼或恶心;夜尿频多和性欲减退,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在儿童和青少年,趴着睡和不枕枕头;经常性鼾声很响;夜间短暂呼吸停止;盗汗;学习或品行方面问题;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过了幼儿期仍有尿床。
  该病是由于在睡眠中咽喉部肌肉过度松弛,气道变窄或塌陷而出现的呼吸困难。其基本病理过程是以入睡-气道变窄-呼吸压力增强-觉醒-气道打开的周期性变化在夜间睡眠中反复出现,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打断睡眠为特征。

  诊断主要通过在睡眠中心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如果不予治疗将增加高血压、心肌梗塞、脑中风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风险。该病在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患病率较高,如在难治性高血压和脑中风中可高达70-80%。在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中超过90%,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和柯兴综合征中发病率也较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和儿童多动症中合并此症的患者也较多。近20年睡眠医学实践表明,长期的睡眠中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列为首选治疗方案。

(3) 不安腿综合症

  不安腿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难以名状的下肢不适感,活动下肢后不适感可缓解,停止活动后症状再次出现,迫使下肢发生不自主的运动。肢体不适感可表现为虫爬、蠕动、拉扯、发痒、沉重、抽筋、发胀或麻木等,严重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加。感染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及各种贫血等可能为发病因素。

(4) 其他常见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指在不恰当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睡眠或想要睡觉的趋势。常见的症状包括:白天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
快动眼睡眠期的行为异常:在快动眼睡眠期间,患者出现运动行为,如挥动肢体击打、自伤行为,从床上摔下,起床无目的的奔跑、喊叫等。多见于老年人。
觉醒后朦胧状态:多见于婴幼儿。发作时,孩子在床上哭叫或翻滚,很难被唤醒,等烦躁情绪消退和完全清醒后,再次安静入睡。
睡行症:常见儿童,包括简单的下床活动到走出卧室完成复杂的工作,患者有时候会说话,但是不十分清晰。
睡眠相关的进食问题: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并不是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下的反复进食现象。常引起严重的体重超重。
睡眠惊恐障碍:表现令人窒息的叫喊,瞳孔放大、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大汗淋漓以及极度的烦躁不安。患者对整个事件缺乏清楚的认识,醒来后无法回忆当时的情景。
睡中癫痫发作:癫痫发作仅发生于睡眠过程中。
入睡异常:一种突然地,通常感到强烈地驱使整个身体进入睡眠状态的力量。如视觉形式的入睡就是在睡眠时体验到一束光亮摄入眼中或脑中,让患者感到不适、恐惧。
夜磨牙症、节律性运动障碍、梦话、时差综合症、睡眠时相提前/延迟综合征和不规律的睡眠/觉醒规律。

(5) 睡眠卫生常识

A.睡前几小时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吸烟等);
B.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
C.规律的体育锻炼,但傍晚及临睡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D.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E.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
F.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
G.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H.(如果夜间难以入睡,需)避免午睡或白天小睡等;
I.晚上抽空处理在脑子里的问题或想法,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或困难,不能使这些事在上床后变成烦人的问题。
J. 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钟,继续转身睡觉。

睡眠黄金定律
A. 每晚保持充足的睡眠
B. 制定作息时间表
C. 睡眠要连续
D. 睡眠不够要及时补足

(6)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认知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
A.认知疗法
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睡前常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疗法的基本内容:
a. 保持现实的期望;
b. 不要把所有的白天功能损害归咎于失眠;
c. 保持自然入睡,消除主观入睡意图;
d. 不要过分关注睡眠;
e. 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
f. 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

B. 刺激控制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可改善睡眠环境与睡意的相关条件作用的行为干预措施,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使患者易于入睡,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具体内容包括:
a. 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
b. 如果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
c.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收音机及计划与解决问题等;
d. 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e. 日间避免小睡。

C. 睡眠限制疗法
  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睡眠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具体内容包括:
a. 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
b. 当睡眠效率低于80%时则减少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
c. 避免日间小睡,并且保持起床时间规律。